(相关资料图)
利用工会“一张网”的强大功能,为劳动者就近、就地推荐劳动岗位,对接企业需求,结合工会普惠服务,把“百企千岗”搬到劳动者家门口,一直是各地工会开展就业促进服务不懈努力和追求的目标。
据3月27日《工人日报》报道,辽宁省大连市总工会在全市11个县区的75个街道、近200个社区和职工服务中心,建立了175个工会就业流动服务站、配备了178名就业专干,零距离提供就业咨询指导。求职者可利用工会“乐聘大连”小程序实现线上注册、浏览岗位、上传简历、线上求职,就近享受工会“一站式”就业服务指导。截至目前,工会就业流动服务站已提供就业对接服务1万余人次。
借助就业流动服务站建立的工作矩阵群,挖掘用工岗位和了解求职者需求,通过及时共享信息架起对接的桥梁,将就业岗位和工会普惠服务快速、直接、方便地送到有求职意愿的劳动者身边,助力劳动者实现就业,这样的就业流动服务站是全国工会众多就业服务机构贴心服务职工的一个缩影,是各级工会创新就业服务模式的一种生动实践。
利用工会“一张网”的强大功能,为劳动者就近、就地推荐劳动岗位,对接企业需求,结合工会普惠服务,把“百企千岗”搬到劳动者家门口,一直是各地工会开展就业促进服务不懈努力和追求的目标。多地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各有特色的服务路径和方式。比如,河南省洛阳市总工会倾力打造“零工客栈”,为灵活就业人员和用工单位架起求职用工“直通桥”;京津冀蒙四地工会持续多年开展跨区域促就业创业活动,通过体系化服务促进劳动者的跨区域就业;川渝工会联合打造的“川渝送岗·双圈有我”就业服务系列活动,让众多劳动者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这些颇具工会特色的就业服务品牌广受职工和用工单位欢迎,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
多地工会努力打造具有工会特色和地域特点的就业服务品牌,其共同特点值得总结和借鉴。
在工作定位上,基于“党政所需、职工所盼、工会所能”,多地工会把就业促进服务作为服务地方发展大局的抓手,积极协助地方政府解决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的问题;以提升就业促进服务质效为考评目标,创新就业服务模式,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的问题;把就业促进服务作为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的手段,利用工会组织网络大、服务平台多、联系企业广的优势,推动就业服务一体化、网格化,帮助困难职工、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解决零就业、稳定就业的问题。多地工会的就业服务机构有大有小,大有大的优势,小有小的特色,都展现出当好职工群众“娘家人”的情怀。
在工作理念上,以职工为中心,多地工会建立就业促进服务数据库,搜集不同性质用工单位的用工需求,回应不同行业劳动者的求职需求,分层分类提供就业促进服务。有的工会立足地方实际,将普惠服务作为重点,为困难职工优先提供就业服务;有的工会立足区域合作,将充分就业作为重点,推动跨地区就业;有的工会立足职业发展,将高质量就业作为重点,为劳动者提供有竞争力的岗位。工会的就业促进服务项目多种多样、方法模式不尽相同,但每一个项目、每一种模式都体现着以职工为中心的理念。
在服务手段上,充分发挥新技术的功效,一方面,多地工会利用互联网,聚合社会组织、社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共同推动就业促进服务,同时将更多社会组织团结在工会周围;另一方面,借助大数据、AI等手段,把就业服务机构打造成集就业咨询指导、职业介绍、心理咨询、健康义诊、法律援助、志愿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机构,将更多劳动者吸引在工会周围,将工会服务的温暖送到更多劳动者身边,将工会的亮丽形象展现在更多公众眼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期待更多地方能够打造出更多工会特色的就业服务品牌,以促进就业服务为支点,展现工会作为,贡献工会力量。
(评论员 郭振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