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是地球的近邻,与地球最近的距离大约为0.55亿千米。以现在的技术,从地球发射飞船到火星,只能使用惯性动力学轨道机动,大约需要6-8个月的时间。
【资料图】
假如能够在飞船发射以后,使宇航员处于一种“休眠”状态,那么无疑将会大大提升宇航员们在深空探测时的舒适体验感,相当于“一觉就到目的地”,此项技术也成为科学家们多年来竞相研究的课题。
以往的研究表明,当向一些啮齿类动物的大脑发射超声波信号时,会使其处于一种迟钝的状态,相当于被“催眠”了,那么,这种作用机制是否适用于人类,将直接决定着其能否被应用于深空探测时的宇航员。
其实,不光是老鼠,当食物稀缺或天气太冷时,一些哺乳动物、鸟类、昆虫、两栖动物和鱼类会不由自主地进入一种称为“麻木”的状态,这是一种神秘而暂时的状态,其特征是新陈代谢急剧减少。
当处于静止状态时,动物的体温和心率会急剧下降,血液流动也会变慢。冬眠期间,动物会将多次休眠状态串在一起,它们将心率从每分钟数百次减慢到只有少数几次;每十分钟或更长时间呼吸一次;并减弱它们的大脑活动,直到无法检测到。
这些生理上的变化,大大减少了动物生存所需的能量。因此,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热衷于研究这些益处是否能惠及处于严重受伤状态的人类,或者是那些长期独自飞往遥远星球的人。
事实上,低体温症的潜在医疗用途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拿破仑的首席外科医生拉里男爵在1812年也观察到了这一现象。拉里在为受伤的士兵做截肢手术前,会用冰块冷敷受伤士兵的四肢,然后观察到受伤的人死于温暖的火焰中的速度比死于寒冷的环境要快。在现代,外科医生在心脏和脑部手术期间使用低温状态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但是,对于那些不会自然进入“迟钝”状态的人来说,是否可以被人为地安全地推入迟钝状态,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为了研究这种可能性,支持这项新研究的科学家们创造了一种可穿戴的超声波帽子,他们最初将其粘在老鼠的头上。开机后,该设备将超声波发射到啮齿动物大脑的一部分,即下丘脑视前区,这是许多动物控制体温和睡眠的关键大脑区域,也是冬眠动物冬眠和麻痹状态的激活区域。
在受到超声波冲击后,小鼠立即进入了一种类似睡眠的状态,体温、心率和摄氧量急剧下降。老鼠变得行动迟缓,吃的食物明显减少。
通过在每次小鼠体温升高到目标水平以上时重复超声波爆发,科学家们能够使小鼠保持这种类似于睡眠的状态长达24小时,而没有观察到任何受伤或不适的迹象。当关闭超声波帽子时,老鼠的正常体温和活动水平在不到90分钟内恢复。
在对12只大鼠重复实验后,科学家们发现,该装置还导致大鼠的体温下降,尽管下降幅度较小,最高可达2摄氏度。这意味着,这顶帽子仍然可以用于不自然进入休眠状态的哺乳动物,包括人类。
研究人员说:“为了确定这种方法在人体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可以想象宇航员戴着一个类似头盔的装置,该装置旨在瞄准下丘脑区域,以诱发一种迟钝状态。”
然而,在使用由迟钝感诱发的超声波设备为医生争取手术时间,或者将宇航员置于一种假死状态之前,从目前看还有许多障碍。
研究人员发现,他们的超声波帽子似乎通过刺激啮齿类动物脑细胞内的特定离子通道,而导致了一种类似休眠的状态,但在野外观察到的自然休眠也伴随着激素和分子水平的其他变化,这些变化尚不清楚。长期冬眠对大脑的影响同样不清楚,但一些研究提出了这种可能性导致“内存”丢失在冬眠的动物中。
因此,一些科学家认为,我们对冬眠尤其是长时间冬眠对大脑功能、突触连接或记忆的影响知之甚少,在我们试图诱导人类冬眠之前,我们首先必须确保我们知道如何将它们完整地“带回”。
言外之意可以看出,很多科学家对该项技术还持谨慎的态度,毕竟以目前的科学技术,这种状态的变化的确具有很多未知性以及不可控性,所以用超声波轰击大脑,使大脑处于“假死状态”的技术,到底是不适用于人类、能否绝对安全,还得进行深入的研究。
标签: